笔下文学 > 百里不挑一 > 第01章:元夕

第01章:元夕


  正月十五闹元宵。

  欢乐的气氛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元宵节,耳边似乎还萦绕着炮竹的噼啪声响。

  大街上早已被卖花灯的小商贩们占据,他们只需要一张铁丝网便能将琳琅满目的花灯挂上去供顾客挑选。有老式的兔子灯,虽然是纸糊的却栩栩如生,牵起绳子拉在地上跑就能逗得小孩子呵呵直笑;也有新式用电的花灯,做出各式花鸟鱼虫的形状,打开开关便发出荧荧的亮光,五彩缤纷,令人应接不暇。

  辛弃疾有词写得好,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

  这花千树说的是恍若千树繁花的耀眼花灯,与之相映成辉的如星雨,便是不可缺少的漫天焰火。然而现代都市对燃放烟花多有桎梏,不免令人有些遗憾。

  今年的元宵节赶得巧,正好是2月14号,与西方的情人节相重合,所以今天晚上苏市市中心的人尤其多,广场上、街道上全是成群结队的人们。远远望去,各大商场里一片灯火通明,外面也不甘示弱,到处点缀着闪烁的霓虹灯,五光十色,斑驳迷离不输绚烂的烟火。

  虽然时代的进步改变了许多,传统的节目却不会消逝。这元宵节的老习俗,吃元宵、赏花灯、猜灯谜照常登上正月十五的舞台。言诗所在的协会便承办了今年的元宵灯谜大会,他们一行人下午就早早地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广场,选好一块空旷的场地之后便急忙布置起来。支起杆子,拉直红线固定在杆子中央,最后将事先写好灯谜的几百张纸粘贴在红线上。工作量说多也不多,但等他们完成全部的布置也已是华灯初上。

  言诗检查着装置,不时低头瞟一眼手表。指针滴答滴答过了六点,看着广场上越来越多的人,言诗左右张望,嘴里不由嘟囔着这死小然怎么还不来。

  话音刚落,就看见了前面不远处飞奔过来的身影。她一边挥动着手,一边跑过去接过女生手里的大包小包。

  “小然,你怎么这么晚才到?活动可马上就要开始了,误了事小心李老头找你麻烦!”言诗看着面前大口喘着粗气的女生,有些心疼,却因更加担心耽误了元宵灯谜大会而语带责备。

  女生也知道自己的确晚了,歉疚万分,急忙解释道:“都是因为那个卖花灯的老板交货交晚了,加上今天路上的人特别多,我就给堵路上了。”

  言诗凤眼上挑,瞥了她一眼,一副“你总有理由”的表情,倒也不再说什么。

  那女生心下窃喜,见好就收,拽着言诗向活动场地走去。

  灯谜大会的场地上已经聚集了些微人群,她们也顾不上休息,大声呼喊着叫来协会的几个男生,叮嘱他们将袋子里的装饰花灯悬挂在红线上。分配完任务两人向临时搭建的活动棚里走去,她们还要换上特意为元宵节准备的服装。

 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过后,言诗率先走了出来。她里着白色的中衣和中裙,外罩一件大红色的曲裾,袖口和腰封处都用粉白的丝线细细地绣了梅花。长及腰际的黑发垂下,只留些许在头顶挽了个髻,斜插着一根白玉簪。脸上未施脂粉,但衣饰上盛放的寒梅映衬着她白皙的瓜子脸,更显得整个人高贵冷傲,惊艳无比。

  被她称作小然的女生紧随其后,也是让人眼前一亮。只见她身穿齐胸襦裙,淡紫色的上襦搭配白底绣花的下裙,浅绿色的诃子上绣着粉色的缠枝莲。头两边各编了个鬏,别着几朵晶莹剔透的粉晶玉簪花。微风拂过,吹起她额前的细碎刘海,露出眉心的梅花妆,大大的眼睛扑闪着长睫毛,一颦一笑间灵动至极。女生手中还提着一柄精致的四角宫灯,暖黄的光芒透过彩绢纱投射出来,照着她俩长身玉立,仪态万千。一时间就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人儿一样,吸引了周围众多的目光。

  迎着众人炙热的视线她们也没有不好意思,落落大方地走到搭设好的工作台前,元宵灯谜大会即将开始,她们要负责为人们核对谜底并且发放奖励。

  此时已经近七点,玉轮高挂,皎洁明亮的月光洒向大地,为之增添了一份柔和与温暖。广场上的元宵节活动已经陆陆续续开始,有中老年艺术团举办的歌舞表演,舞台上穿红戴花的大妈们跳得不亦乐乎;还有器乐演奏,琴瑟笙箫,彩云追月优美悦耳的曲调从乐人指间流泻。随着涌入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,熙熙攘攘,热闹非凡。

  元宵灯谜大会也在花灯摆放完毕后正式开始,五彩花灯交相辉映,衣着光鲜的男男女女穿梭其中,节日的氛围愈加浓烈。大约是与情人节撞车的缘故,情侣们都约会去了,来猜谜的大多是老年人和带着孩子的父母们。

  孩子们对这种热闹花哨的地方最是喜欢,拉着父母吵着要猜。这边父母刚拿下谜纸放在孩子手中,孩子就迫不及待地大声朗读出来,稚嫩的童声说着“红公鸡,绿尾巴,身体钻到地底下,又甜又脆营养大。”读完似乎是被难住了,小小的手指挠着头,苦恼的样子甚是可爱。最后在父母的提示下得到谜底“红萝卜”,欢欢喜喜地领奖去了。

  老人们也对此颇感兴趣,三三两两结伴来猜谜。那边一老头鼻子上耷拉着眼镜,认真地看着谜语,刚读出谜面“一,打一成语。”,旁边就有好友急切地报出答案“接二连三。”,好像在竞赛一般。被抢答的老头听罢胡子一翘,再不理睬好友,气呼呼地走了。

  言诗她们也被这欢乐的气氛所感染,虽然忙得不可开交,但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却掩盖不了。言诗负责核对谜底,答对了便由另一人发放奖励,奖品是十分应景的干吃汤圆。人潮一波一波来了又走,言诗抽空拱了拱低着头拿奖品的女生,对她说:“小然,你说今年会有人猜出你那个谜语吗?”

  这倒归因于她们所在的协会,挑选出来的灯谜包罗万象,上至天文,下至地理,雅俗共赏,老少皆宜。当然还有她们的特色,谜底是各种姓氏的谜语。

  那女生抬起头,歪着脑袋不知在想什么,也不回答,继续派发奖品。

  言诗见状不禁好笑,拉了拉她的小辫,调笑道:“你还真变成了卖汤圆的小丫头啊,我看,你不如直接到那边舞台上去唱首歌算了。”

  “唱什么歌?”

  “当然是……”言诗抢过装汤圆的袋子,手舞足蹈地唱了起来。

  “卖汤圆,卖汤圆,小二郎的汤圆是圆又圆。”

  女生也不恼她,而是突然笑了起来,看着前方走过来的男人,戏谑地对言诗说:“你刚才问我的问题,我是不知道我的能不能被人猜出来,不过,你的呢,肯定有人能猜得出来。”

  只见来人手中拿着一张写着“人无信不立”的谜纸递到言诗面前,笑吟吟地说:“这张谜语的谜底是言,言诗的言。”言诗在男友的注视下难得红了脸。女生在一旁看了,想起某人刚刚还张牙舞爪的样子,心中感慨,果然是一物降一物。

  言诗与男友说了几句话后又掉头面向女生,“我……”,吞吞吐吐,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。

  看到言诗男友手里拿着的孔明灯时,女生已然猜到她与男友有约,遂插着腰,摆摆手,状似无奈地说道:“唉,我知道,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嘛。去吧去吧,李老头那里我会帮你说的。”

  言诗听着尴尬,也不知怎么反驳,只好在女生的大笑声中拉着男友落荒而逃。

  其实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许久,红线上只剩下为数不多的灯谜,女生一个人对谜底发奖品也应付得来。再过了一会儿,偌大的场地上就只剩下几张纸条飘荡在风中了,虽有人问津,却始终无人能回答上来。

  广场上的各种活动还未结束,新的活动复又开始。女生有些百无聊赖,便让协会里的其他人帮忙看一会台子,自己则到别处去看许愿灯。路过那几张孤零零的谜纸时,她伸出手拉过来看了看,看罢,叹了口气。只见纸上面写着的正是言诗口中属于自己的谜语,谜底是自己的姓。

  上面写着五个字。

  闺中只独看。

  “还是没人能猜出来啊。”她噘着嘴,神情有些懊恼。

  不过伤感的情绪只持续了一会儿,她便被广场上空的孔明灯吸引了注意力。放的早的灯笼已经升到高处,抬眼望去只能看见忽明忽暗的一个点。还有更多的是触手可及的灯笼,被风吹得鼓鼓的,里面燃烧的蜡烛点亮了纸上的祝福。

 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,人们自然会利用这一新的开始来祈福许愿,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景。她也不能免俗,遂闭上眼睛,双手合十,对着天空虔诚地许下心愿。夜晚虽有无边黑暗,但这星星点点的光芒却能驱赶恐惧,带来光明与希望。

  女生一个人看久了也是无趣,很快便折返回去。灯谜大会的场地上已是门庭冷落,她蹲下身子收拾着地上的物品,忽然听见“撕拉”一声,像是纸张被扯下的声音。她抬起头,隐约看到一个高大的身影向前走来,最后在桌前站定,低沉的声音传来,“姑娘,这张谜语的谜底是眭,左边一个目右边两个土,音同‘虽然’的‘虽’,我说的可对?”说罢长手一伸。

  她发誓她这辈子再没有听过比这更动听的声音!

  眭然看着那张属于自己的灯谜被一双修长的手送到她面前,脑子里百转千回,心底却在咆哮,对!怎么不对!闺中只独看,最简单的拆字法就能解开谜底,然而有多少人猜不出来,又有多少人即使能猜出来也念不出来。她睁大眼睛努力想要看清眼前之人,可是照明的台灯已经被她收起,借着月光,只能够看清男人衣着正式的上半身。

  那男子见她不做声,略带疑惑地喊了一句“姑娘?”眭然听着好笑,什么“姑娘”不“姑娘”的,却并不觉得突兀,心里有另一种感觉。好像面前的不是西装革履的社会精英,而是锦衣玉袍、温润儒雅的翩翩书生,他手中的也不是谜纸而是花签。穿越千年,他们在上元节的花灯大会上相遇,人海茫茫,丽人群女,他却将喻意爱慕的花签递给了自己。

  她这厢犹自柔肠百转,神游天外。男子见她久不回应也不站起身来,便转身离开。眭然这才反应过来,想到奖品还没有给他,急急提着裙子站起来,朝着前方身影大喊道:“你的奖品还没拿,喂,你的汤圆!”

  听到她的声音男人的脚步停了下来,缓缓转过头,眭然不知为何有些紧张,胡思乱想着那人会不会对她说“不,是你的汤圆!”,一边暗骂自己的神经质,一边直直地朝那边望去。男人没有说话,眭然瞧着他似乎是笑了笑,眼睛在花灯的掩映下亮的发光。

  她不由得愣住了,再也动弹不得。远方舞台上隐约传来歌声唱到“来日纵是千千阙歌,飘于远方我路上,来日纵是千千晚星,亮过今晚月亮,都比不上这宵美丽,亦绝不可使我欣赏,因你今晚共我唱……”她却觉得周遭的一切都安静下来,一切都不复存在,只余下那个人。

  那个隐于黑暗与花灯之中的人,那个说出自己名姓的人。

  纵使姹紫嫣红看遍,笙歌曼乐听遍,没有了他,一切就都没有意义。

  原来众里寻他千百度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


  (https://www.bxwxbar.com/book/83238/7918329.html)


1秒记住笔下文学:www.bxwxbar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xwxbar.com